今天是2024年12月28日 星期六


  

煤电之间的对抗

生意社2月2日讯 煤电之间的对抗纠结就像进入数九寒天,“冰冻”之势难以松动。“两会”将近,置身事外的政府部门焦急难耐终于出手。黑龙江、河南已明确临时协调价格,湖南、重庆紧随其后。可遗憾的是,政府好意“出手”居然没有得到一直“政治”觉悟甚高的电企的呼应,原因何在?
  在福州不欢而散后,发电企业陷入无路可退之困境:上网电价难以突破,电煤价格僵持不下。鉴于2008年9月以来用电需求市场急剧萎缩,用电负荷持续降低,此时上调上网电价必然会使整个经济雪上加霜,2009年上调上网电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  煤价要涨,电价难调,发电企业两头受困。没有后路的发电企业原本指望中央政府出手相助,可眼下发电企业除了失望就是无奈,电价动不了,财政补贴迟迟没有音信。困境之下,发电企业逐渐认清“市场”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:亏损、资金链断裂、拆分划转。而此时敢于对高煤价说“不”,更是背水一战的自我救赎。
  与此相对,熟悉煤炭市场的人对煤炭企业动辄几百亿元的利润定是惊羡不已,对于他们的强势一定会记忆犹新。煤企经过几年的历练终于悟出“团结”就是力量:统一定价、一起涨价、同步限产减产,就连停产放假都步调一致。这样的整齐划一被煤炭企业谦虚地称为“不约而同”市场化。而国际煤炭价格大幅下挫、国内有效需求连续减弱等明显的市场信号他们却熟视无睹,“市场化”成为煤炭企业唯利是图的尚方宝剑。
  有煤炭企业指责说,其实五大发电集团所属很多电厂私下都有签订合同的意愿,怎奈上级要拿“乌纱帽”说事,“谁签订涨价合同就撤职”,签订合同之事只好作罢。
  但在笔者看来,这样的行为值得称赞。眼下,发电企业正游走在生死边缘,对于那些置企业生死于不顾的企业领导,摘帽子不足为奇。“企业,特别是国有企业造成严重亏损濒临破产,本身就是对国家不负责任。”
  煤电争论已久,从此次地方政府出面协调可见,煤电之间绝非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,其背后有更深的体制、机制因素。地方政府手握煤炭企业,垄断煤价;电力企业身背“国有”二字,电价被掌控。政府唯有不遗余力地平衡两种利益,才能使煤电两个行业良性发展。